未來商業,買賣產品將成歷史。廠商不再賣“產品”、消費者不再“消費”,一場顛覆傳統管理與產業經濟的寧靜革命,正在悄悄地改變歐美企業。“只租不賣”,挑戰你我掏錢買下物品所有權的慣有觀念。
物聯網革命,可望在未來五年內改寫全球商業模式。在管理與產業經濟學界,未來五年,制造業最紅的名詞將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在歐洲,飛利浦、雷諾汽車、IKEA、勞斯萊斯等大企業,已相繼將此模式,應用到旗下各產品事業。不只大企業,14年初,荷蘭一家新創公司Bundles開始提供消費者“附上洗衣機的洗衣服務”,免費提供洗衣機到府,消費者根據洗衣次數,每月支付約250人民幣左右的費用。
Bundles透過連網的“智慧插座”,監控洗衣機表現。使用壽命到期,由廠商回收或維修更新,或拆解零組件再利用。這種模式,讓消費者不需花大錢買洗衣機,不需煩惱保養維修。由制造商回收再利用,廠商不需買新原材料制造,省成本、資源和減少廢棄物,賺錢又兼顧環保。從生產、服務到回收,完成一個循環。
□ 企業避險的新招
驅動歐洲企業改變的最大原因是,極端氣候、國際政治、全球化,使原物料價格越來越高、越來越不穩定,讓企業避險與制訂長期策略的困難度,越來越高。持續增加的全球中產階級需求,只會讓取得有限原物料供給的難度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全球制造業產品回收率極低,如歐洲手機回收率只有15%,不僅造成大量廢棄物污染,也導致龐大經濟損失。據估計,因產品中含有黃金成分零組件的回收不完全,就造成美國每年三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因此,越來越多企業體認到,它們必須盡快找到將企業獲利、成長和原物料投入“脫鉤”的新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和傳統生產模式最大的差別,在于強調從產品、制程設計開始,就要考慮到容易回收、拆解、再利用。
□ 設計、銷售、供應鏈全改變
同時,重新定義企業和消費者關系,廠商不再賣“產品”,而是賣“產品即服務”的解決方案,消費者不再“消費”,而是購買服務的“使用者”。最重要的,企業必須設計一套不同于現在以銷售產品為基礎的新生產和獲利模式,并和供應鏈上的所有伙伴一起合作。
近兩三年,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在歐洲與美國能見度越來越高,主要是由單人游艇環游世界女性世界紀錄保持人艾倫·麥克阿瑟(Ellen MacArthur)的基金會和麥肯錫顧問公司合作,積極推動的結果。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特別成立顧問委員會,將循環經濟納入論壇推動的六大計劃之一,蘋果、飛利浦、思科、IBM、惠普、H&M、雷諾汽車等歐美各行各業大企業,都已成為合作伙伴,著手進行改造供應鏈的研究。